九江浔阳江景区

浔阳江景区关联热门线路推荐

发布时间:2021-04-15 16:02 浏览次数:

斗转星移,时光荏苒,历经两千多年沧桑的浔阳古城,在新时代焕发崭新的光彩。而承载城市年轮和气质的人文景观,在浔城人保护性传承和开拓下,历久弥香,赋予了全新的意韵。2010年6月,"浔阳八景传说”被列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。请跟小编一起,穿越时间与空间的屏障,共同探索“浔阳八景”背后精彩的人文故事,唤醒久违的历史传奇,带领大家一起感受历史与文化的风姿魅力。

关键字:诗

标志景观:琵琶亭

美哉浔城,一座诗一样的城市

读一首诗,品一座城。读懂她,走进她,每一个景点都是一首诗。九江整座城,就是一部诗集.... 沿着诗人的足迹,今天我们依然能感受这城市之美。“同是天涯沦落人,相逢何必曾相识!”唐朝诗人白居易的《琵琶行》, 一诉悲愤之情,成就千古绝唱。琵琶亭虽再没有了当年妙音的歌女和诗人的喟叹,但登亭揽胜,“此时无声胜有声” 之感仍会油然而生。”别情因景化为诗,景亦因诗而闻名。”自古以来,由于长江和鄱阳湖在此交汇,九江成了以水运为主的古代交通便捷之地,隐居或迁谪江州的官吏、文人毕至,他们用文字赋予这座城市新的生命,一诗一景一城市 ,成就了无数人共同的回忆。九江的诗,兴于唐,却不止于此,时间可以追溯到更早。东晋时期,山水诗鼻祖谢灵运两登庐山,挥动彩笔,开创了庐山山水诗的先河。在《登庐山绝顶望诸峤》一诗中,他以“积峡忽复启” "峦垅有合沓” 抒写庐山的壮丽景色。诗仙李白先后五次来九江,则给九江的灵山秀水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大笔。“予行天下 ,所游览山水甚富,俊伟诡特,鲜有能过之者,真天下壮观也。”他认为,”九江秀色可揽结” ,曾一度打算”吾将此地巢云松”。李白把诗文与生命合而为一,把对自然的渴望转化成灿烂的诗句。这种浪漫主义精神,充满了他为九江和庐山所作的二十余篇诗词之中。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,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,令历代文人墨客无不留恋九江。据不完全统计,古今文人在九江留下的诗词名作就有16000多首,可以说是人文风流。九江还是田园诗歌、山水诗词的发源地,诞生了中国“隐逸诗人之宗”陶渊明,江西诗派鼻祖黄庭坚以及晚清同光体代表陈三立等一批诗词泰斗。1984年,九江成立了江西最早的诗词组织——江州诗词学社,如今的九江市诗词协会,市区会员就已达600多人了。2017年 ,九江正式获授“中华诗词之市”称号。“九派浔阳郡 ,分明似画图”, 不管是曾经的浔阳郡还是现代的九江城,诗词文化,在这片热土上都依旧保持着鲜活如初的模样, 继续着传承。

关键字:禅

标志景观:能仁寺

千年古刹屹闹市,拈花问禅大自在

提及九江,就不得不说到禅宗文化。位于浔城闹市区的能仁寺,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,它始建南朝梁武帝年间,原名"承天院”,与龙池寺、舍利寺(均废)合称“九江三大丛林”, 也是江西省四大名刹之一。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地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。能仁寺有个非常有名的主持一一白云守端禅师,在中国禅宗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不可忽视。他上承杨歧开山宗祖方会禅师,是其十二位嗣法弟子之首,为临济宗杨歧派在后世的发展奠定了夯实的基础。临济宗是禅宗五个主要流派之一, 北宋庆历年间,白云端禅师来到了能仁寺他扩建殿宇,开堂讲法,传灯阐教,能仁寺声望日隆,不少信众慕名而来。能仁寺历史上共经历五次变迁,第一次是元至正十二年因战火被毁,第二次是清咸丰年间,第三次是民国时期被西方列强抢占,第四次是抗日战争时期被日本人占领,第五次就是文革时期被废弃了。如今的能仁寺,是市区难得的清净之地,穿过深红色的山门,庭院深深,古木葱葱,古迹宛然,避离凡世纷扰,拈花问禅大自在。虽然几经兴废,不过禅宗文化很好的保留了下来。如今能仁寺大部分古建筑是清朝同治年间重建,像大雄宝殿,金刚殿、铁佛殿、禅房、法堂和藏经阁等。犹为引人入胜又富有神奇色彩的“能仁八景”:大胜塔、石船、雨穿石、双阳桥、诲尔泉、铁佛、冰山、雪洞,虽经历千年风雨侵蚀,仍巍然屹立。能仁寺,就像九江佛教发展的一个缩影。她不仅保持了禅宗文化,也让禅宗文化在这里得以传承。

关键字:通

标志景观:九江长江大桥

九江的码头文化,令人惊叹不已

九江码头文化,最早可追溯到六朝时期的江州商贩,那时候的人们宁愿经商也不愿意种田。湓浦港, 现在的百洲嘉际酒店轮船码头,当年建设农工商超市时,挖出了垒在一起的很多圆木,也就是古代木制码头遗址。后随着港口积淤,经商码头逐渐转移至龙开河入江口,也就是现在的海事局位置,白居易的“浔阳江头夜送客”就是在这个位置。九江曾经的繁华,可以与上海、武汉、重庆等地不相上下,素有“四大米市”“三大茶市”之称。景德镇瓷器,也都是从九江码头传向世界。由于九江处在四省交界的地理位置,英国等外国殖民者进入 ,九江被迫开埠,这也说明了九江码头的优越性,可以通过九江口岸深入内地。九江对外开放后,民族工业开始兴旺。那时候,江西的工业发源地就在九江,源源不断的人流、物流、资金流涌入,九江逐步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城市。九江商人重诚信是出了名的。解放前,有一个军官在九江采购了一批瓷器。后来,因为战乱,这名军官离开了驻地回到家乡。但是,这批瓷器不但安全地送到他的家乡,为了弥补路上的损耗,九江商贩还多发了一部分瓷器。九江开放自信、重商护商、追求卓越的精神就此形成。如今,九江长江大桥、长江二桥的修建,进一步拓展了九江经贸范围和渠道,使九江成为京九铁路的枢纽,对加强中国南北交通运输,促进华东、中南经济建设、文化交流和旅游事业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。东西向的长江,南北向的京九铁路在九江交汇,为九江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。

关键字:礼

标志景观:锁江楼

非遗传承,留住更有历史韵味的九江

“白荻波光当岸绕,黄梅山色过江来。”在长江之滨,九江东北隅,一座古朴的高塔傲然屹立,与湖北黄梅隔岸相望,历经几百年风雨,默默镇守着长江,守护着九江老百姓。她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——锁江楼。锁江楼原是一组古建筑,有一楼一塔,明朝万历十四年( 1586年), 时任九江郡守吴秀为防水患,据阴阳家之言所建。锁江楼塔作为九江的风水宝塔,已屹立了400多年,饱经历史的磨难和风雨的侵蚀。明万历三十六年,九江发生地震,锁江楼和江岸一侧的四尊铁牛的两尊坠入江中,而锁江楼塔却完好无损。清乾隆十三年,当时的官府重建了锁江楼,并增建了观鱼轩。咸丰年间,太平军与清军激战九江,锁江楼毁于战火,剩下的两尊铁牛也不知去向,唯锁江楼塔幸存。1938年,侵华日军重炮轰击九江,锁江楼塔多处中弹,塔体歪斜,但仍然顽强屹立在回龙矶上。解放以来,人民政府多次拨款维修锁江楼塔,对濒临崩塌的回龙矶岸进行了护坡加固,古老的锁江楼塔又重焕生机、活力。如今,锁江楼塔早已成为九江老百姓心中的镇城宝塔,也是外地游客来九江的必到之处。锁江楼不仅是为人称道的浔阳八景之一,更成为了九江的一个地域象征,寄托着古人感念先贤、祈祷平安的美好愿望。相传九江城东北方靠近江边有一座宝库,宝库里有一个宝塔压住了洪水,而后这座宝塔就矗立在长江边上,这就是现在的"锁江楼塔”。这个传说反映了九江地理环境和自然风物特点,不仅是浔阳古城的历史佐证,也对后期文人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。"浔阳八景传说"是九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缩影。九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厚,非遗保护工作至今走过了15年时间,从开始的几个项目到现在挖掘整理出300多项。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11项,省级52项,九江市级145项,县级216项。接下来,在传统戏剧、传统工艺、乡村振兴、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等方面,九江非遗保护将坚定地走下去,只为留住更有历史韵味的九江。

关键字:义

标志景观:浔阳楼

侠义精神,赋予九江人一种独特气质

金庸先生说,侠之大者,为国为民。说起九江,除了五柳先生的菊花、江州司马的琵琶之外,矗立在长江岸边、身为江南四大名楼之一的浔阳楼,则是从古至今九江"侠"文化的集大成者。”心在山东身在吴,飘逢江海谩嗟吁。他时若遂凌云志,敢笑黄巢不丈夫!“《水浒传》中宋江在浔阳楼上题写这首反诗的剧情, 让浔阳楼真正名噪天下。时光流转,尽管《水浒传》所提倡的"替天行道”的侠义,不可避免有着时代局限,但是因浔阳楼的存在,见义勇为的"侠者”精神传承,九江人也因此赋予一种侠肝义胆、古道热肠的独特气质。新时代的九江人,为新时代的"侠义”赋予了新的意义。由市公安局浔阳分局牵头成立的浔城志警,就是其中的代表。浔城志警,顾名思义,就是志愿+警察,巧借民力,让更多的群众以志愿警察的身份加入到公安民警队伍中来,协助社会治安管理,让更多的老百姓亲身体会警察见义勇为、匡扶社会正义的滋味,目前全市总注册人数多达数万人。九江人将侠义精神,熔铸为奉献自我、维护治安、帮助他人、服务社会的热忱。浔城志警成立第一天起就把护校作为日常重要工作之一。每天上放学时,辖区每所学校安排6至16名“志愿者警察”,配备盾牌、 长棍、钢叉等,协助民警执勤。孩子们一出校门,就依依不舍地跟志警叔叔阿姨们说再见,许多孩子上前还与志警叔叔阿姨们拥抱,感谢叔叔阿姨们的深情陪护。千年古楼依旧巍然矗立,穿越千年的侠义文化历久飘香。不管是浔城志警还是普普通通的市民,那刻在九江人骨子里荡气回肠的侠义文化,成了新时代每一位九江人心目中的精神图腾!

关关键字:井

标志景观:浪井

千年翻腾的浪井,永远繁荣的九江烟火

"凡有井水处,皆能歌柳词”。井,一直以来代表着人烟、代表着市井、代表了生活。在五千年的悠悠岁月当中,永汲不竭的井水,不但是繁衍生息的重要饮水源,更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琼浆。九江有一口从汉初就已经存在的古井——浪井。相传,在三国建安时期(公元196-220年), 孙权掌政柴桑郡,吩咐百姓打井吃水,结果,孙权打井的锥头还没在地上刨几下,地下居然自己就冒出一口古井来,在井边,还有一块铭牌,上面写着:汉高祖六年,颍阴侯灌婴在此筑城挖井,并且这井在三百年后会堵塞,但是会有一名顺乎天时的应运者,会将这口井重新挖出来。孙权究竟是不是天选之人,一口井说了肯定不算,但是关于浪井的传说却这么流传了下来。但是为什么这口井的名字叫做浪井呢?没错,还真的是因为它太“浪”!因为”长江有风,井内有浪”的缘故,浪井也因此而得名。九江作为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,有这么一口能够” 预测”天气的井,对于世世代代靠打渔为生的江上渔夫们来说,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生产生活神器,所以从古至今,浪井周边的地区也就成了九江人口最为密集、最为繁华的区域。每年的夏天,浪井附近可能是全九江市最热闹的地方。出来散步纳凉的市民、合适各样的街边小吃,让人能体会最地道的九江市井文化。九江人爱吃,因浪井而兴的九江市井文化,自然少不了美食的踪影,各类烤串、大排档、夜宵摊点还有只有九江才能吃到的萝卜饼...所以,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,浪井总是弥漫着一股美食的味道, 而各色各样的小吃,也成了九江市民去浪井逛一逛的理由。九江人能吃辣,鲜辣金黄的萝卜饼成了所有九江人最爱的街边美食。浪井附近有好几家做萝卜饼的老店,很多市民有事没事就会去买来吃一吃。因为在这爽口的萝卜饼中,凝聚了九江最为地道的烟火气。穿越千年,浪井的涛声依旧会随着长江的风浪,起起伏伏,尽管人们早已不用根据浪井中井水的起伏来判断天气,规划生产,但依水而生、靠井而活的九江人,却依然围绕着这口年代斑驳的古井,过着最具烟火气的现代生活。

关键字:水

标志景观:烟水亭

水文化,是九江最重要的母体文化

如果要用一个字形容九江的城市特色,那么非"水”字莫属。九江城市建置于2200多年前,城市名字从浔阳、江州、半洲,最后到如今的九江,均与水密切相关。九江的景点多与水有关。其中,烟水亭是九江城区最有代表性的水上建筑。她秀美端庄,与烟波浩淼的甘棠湖相映成趣,被誉为九江"水上明珠” 。烟水亭的历史沿革充满了传奇色彩。唐时,被贬任江州司马的白居易曾荡舟至此眺望湖光山色,感兴赋诗。北宋时,理学家周敦颐的儿子周寿在此建“浸月亭”, 取名来源于白居易的《琵琶行》,也有说法称此岛形如月因之命名。明万历21年( 1593 ), 九江关督黄腾春于浸月亭故址重建烟水亭,这就是现今烟水亭的由来。明清时期烟水亭建筑屡建屡废,清同治七年( 1868 )由僧人古怀募捐重建。至清光绪间,烟水亭建筑才形成现有规模。1972年,修建九曲桥湖岸通向烟水亭, 结束了几百年来坐船摆渡登亭的历史。2000多年来,九江很多文化现象和历史故事与烟水亭相关。相传,这里为三国名将周瑜操练水军、点将布兵的地方。著名的火烧赤壁之战,就是在这里策划、指导,之后确立三国鼎立的局势。1987年政府出资修建点将台, 再现周瑜当年点将练兵的场景。如今,烟水亭已经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,台、亭、阁、轩、殿等一应俱全,是城区保存最完整的一组古典建筑群。几千年悠悠岁月,似成过往云烟。烟水亭作为见证者,静静屹立在甘棠湖上,成为城市文脉延续的符号,早已在九江人心目中打下烟水江南的深深烙印。沿湖边溜弯儿的九江人,总会不由地遥遥望去,像是在回望历史。九江依山伴水,文化个性明显。水文化,是九江这座城市最重要的母体文化,随后才衍生出山水、商业、军事、宗教等其他文化,也造就了九江人兼容并蓄、博采众长、精明实干的鲜明气韵。

关键字:湖

标志景观 : 甘棠南门]两湖

魂牵梦绕两湖,浔城游子的乡愁代表

九江是一个湖泊众多的城市,地处中心城区的甘棠湖南门湖,好似两颗明珠一般镶嵌在九江城市版图之中。说起甘棠湖南门湖周边,如今绝对的市中心地带,而在很早以前的九江城,两湖还只是一个城外湖、护城湖。九江的建城史可以追溯到汉代,那时候的九江古城应该在现在的鹤问湖地区。隋唐以后才开始发展到现在的四码头、大中大一带。九江城北面临江,西、南临水,依水而建,因水而兴,水在九江城的兴起发展生产生活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。烟水亭周瑜点将台,为九江人文历史增添了三国的色彩。唐代江州刺史李渤截南陂筑堤,成就了现在的李公堤。李公堤的修建沟通了九江城区与城外,两湖从护城湖功能增加了郊外游玩休闲功能,从而与九江城的生活联系更加紧密。李公堤上的娘娘庙传言曾是元末明初鄱阳湖大战时期陈友谅的驻地。清末时期,九江被迫成为对外开放口岸,外国列强在九江设立租界,也造就了现如今英租界建筑风格。上世纪30年代 ,九江老城墙被拆,城区也进一步扩张。江西省第一条公路——九莲公路的起点就在李公堤。此时,九江城的活动范围已经扩大,外出游玩必经之路李公堤也成了最繁忙的路。解放后,九江第一任市长卢永江大兴城建。在原来九江城基础上再次升华,引进法国梧桐树,新修浔阳路,平整孤溪埂。前人种树后人乘凉。每逢夏季,环湖路上的林荫大道、秋季的金色走廊都是那个时代为我们留下的财富。如今,环甘棠南门两湖散步是九江人最爱的休闲方式。两湖也早已成为一代又一代九江人心中的城市烙印。可以说,两湖早已成为九江人心中的一种寄托,就好比农村人长大后村门口的那颗苍天大树。无论走到哪里,两湖都成为了浔城游子梦里萦绕的乡愁代表。